• 浅论供给侧改革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启示
  • 发布时间:2019-01-10 10:13:50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正确决策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综合性集成创新,深入学习领会供给侧改革理论,联系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可以给予我们搞好城市管理工作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供给侧改革理论给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城市管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管理最初解决的是城市管理需求侧的问题,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城市管理目前面临的主要是管理体制机制、城管法律体系建设、城管队伍建设和提升城管综合执法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供给侧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理论给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与供给侧改革理论一脉相承,对近年来城市管理工作凸显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详细的梳理,为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解决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短板,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指导意见。城市政府及其城市管理部门应以此为契机,转变城市管理工作思路,在城市管理供给侧方面做好文章,切实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二、城市管理要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的新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经济转型升级必然影响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变化,解决城市管理中供给端不足的问题,或者说是城市管理中有心无力的问题,制约城市管理发展各种因素等问题。

      (一)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能力

      城市管理发展到今天,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城市管理不可同日而语,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搞好城市管理,最关键的是提高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能力,提高城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要通过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能力,促进城市管理的运行高效有序,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二)形成激励相容的城市管理的动力机制

      城市管理单靠城管部门一家难以完成,需要各部门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在城市管理中,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城市各行政部门和广大市民的作用,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城市管理的热情,打造激励相容的城市管理动力机制,形成合力,使城市管理走上正常健康轨道,避免出现对城市管理的不理解和广受诟病的现象。

      (三)构建城市管理能力增长的体制机制

      城市管理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城市管理能力也要不断地增长,才能适应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展变化,避免重复出现城市管理工作今天的困惑局面。城市管理能力的增长来源于体制机制的创新调整、城管队伍建设和完善的保障机制,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构建好城市管理能力有效增长的体制机制,以应对不断出现的城市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在供给侧改革理论指导下形成城市管理的新常态

      城市管理要终结目前各城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自为战的状况,就要在供给侧改革理论启示和指导下,形成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的新常态。

      (一)形成稳定的城市管理体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给予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首先是匡定了城市管理的几大职责,主要是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其次是明确了主管部门和综合设置管理机构,从中央到省和市县的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和机构设置进行了规范,以期结束全国城市管理机构设置的乱象。第三是推进综合执法和下移执法重心,规定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范围,按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确定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管理和执法队伍

      城市管理和执法队伍不仅代表城管的形象,也是城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城管部门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优化执法力量,严格队伍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岗位培训,规范城管协管员队伍,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形象好的城市管理和执法队伍。